建设“天津音乐学院视唱练耳网络教学平台”研
一、平台的整体设计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云端存储与数据交互已经成为未来资源共享的发展方向,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视唱练耳专业的教师要与时俱进,接受现代化教学的云思维,视唱练耳课程模式也将迎来革命性的发展,搭建网络教学平台,积极地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基于此,我们立足于天津音乐学院的办学特色,结合学院的学生特点,建立适合自己的视唱练耳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发挥云端的资源共享优势,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视唱练耳教学理念,汲取国内兄弟院校视唱练耳教学模式的先进经验和思路,实现教学资源的全面共享,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提高我院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水平,将这一平台广泛地用于教学实践中,填补我院视唱练耳网络教学领域的空白。
前期通过分工做好前期调研、资料的搜集工作、项目组的全体成员共同进行问卷分析,酝酿方案,进行资源梳理工作,全体成员分析策划实验方案,构建视唱练耳网络教学平台的框架;中期,确定网络教学平台的数据存放相关问题,全体成员根据平台的框架按照相应的专业类别和训练难度填充平台的内容,逐步扩容平台的广度与深度;后期将初步成型的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记录实际操作中的优缺点,总结经验。
目前,“天津音乐学院视唱练耳网络教学平台”的雏形初步搭建完成,并已在教学中投入使用。本教学平台有效的解决了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与课堂教学内容高度贴合的线上音频、乐谱资料匮乏,部分资源分类系统化差的难题。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平台的开放和共享充分的利用好碎片时间,从而迅速提高自身的听觉能力,取得了不错的实践效果。
二、平台的技术功能
天津音乐学院视唱练耳网络教学平台在技术操作层面首先要解决若干问题,例如资料搜集的工作量较大,需要一个较长的积累周期;需要解决搭建平台的数据存储问题;平台建成以后,需要考虑后期的网站维护成本问题等等。
目前,国内视唱练耳的线上教学尚不多见,本平台在已走在行业前列。视唱练耳教学资源的云端存储比较安全,教师不必担心重要教学资料的丢失问题,网络平台可以由团队成员不断的进行扩容和积累,相比个人的搜集整合工作而言,资料更加全面和丰富。网络教学可以实现数据的快速交互,使教师备课、授课过程的效率得到提高,免去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实现大量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
在不久的将来,网络教学将成为一个趋势,能充分的实现空间的便利性,时间的随意性,使视唱练耳课堂的教学模式的自由度更高。因此,在后续的工作中,项目组成员将继续投入,迁移资源数据到更完善的网站上,不断积累教学内容、音频素材和乐谱资料,通过教与学的相互反馈,对于平台架构进行更加合理地更新。
“天津音乐学院视唱练耳网络教学平台”是为音乐创作和表演专业的学生视唱练耳综合听觉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而建设的,为学生的课后练习和自学搭建平台以提供具有特色的音频和乐谱资料。最终,项目组决定在“广东一一五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网络数据在线存储服务”的云空间内,进行平台雏形版本的搭建。资料内容以实际音乐作品片段为主要构成素材,项目组成员针对各自教学时的重难点,广泛调研讨论,精选出一批优秀的作品,借助音乐编辑软件进行剪辑和加工,力求使每一个音乐片段都能和视唱练耳课堂的教学需要进行完美贴合。
天津音乐学院视唱练耳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强大而且丰富,成为教师的备课平台,教学资源包含各种难度的听写、视唱教材以及课件,每一个阶段的内容都有大量的条目供教师选择;成为线下和线上的授课平台,网站提供的乐谱、音频及视频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网络的支持,随时呈现出来;今后可以增设视唱练耳公开课以及讲座的相关视频资料,实现课程的网络化教学;成为师生的自修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登录这个平台进行听写和视唱的自我训练,教师也可以有计划地通过平台实现业务水平的自我提升,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
三、平台的实践效果
音乐专业院校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音乐创作和表演型人才,也是理论学习与音乐实践高度结合的全面型人才,几乎所有的音乐创作和表演专业的学生都要具备一定程度的视唱练耳综合能力。
视唱练耳课程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并将这一能力运用到学生音乐创作、表演和实践中去。音乐创作专业的学生要学习大量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用于完成“记录音乐素材——分析音乐作品——总结创作规律——支撑创作实践”这一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几乎都需要良好听觉的全程参与;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则表现得更为直观,无论是独奏、重奏或是教学回课,演奏古今中外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曲目,无一例外的都需要具备精准的音高感、精确的节奏感和完美的音乐感。这些能力的积累,都需要在视唱练耳课堂中加以指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