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辅助教学功能发挥的PPT制作探索与实践研究
PowerPoint(简称PPT)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款图形演示文稿软件,它因容易上手、操作简便、交互性强、演示动画效果好、表现手法丰富等特点,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备课、上课最常用的软件之一,教师利用它来制作课件、微课和主题演讲。笔者机缘下接触了大量所在学校教师制作的不同课件,发现许多同行运用PPT制作的课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文章为笔者在使用PPT的过程中总结的一些体会,从文字、排版、图片色彩、字体和动画五个方面入手,希望能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提供一点借鉴和帮助。
一、 PPT在教学中的优缺点
优点:使用PPT制作课件可以集成多媒体如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表等,课堂表现手法更丰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课堂预设性更强,有效辅助了学生的预习和课堂学习新知识前的预习引导;课堂呈现范围更大,有效扩大了知识面,拓展的学生的知识视野;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益。
缺点:与传统板书相比,教师板书呈现速度加快,因为课堂信息量增加,学生忙于抄笔记,思维跟不上教师上课的节奏,某种程度上影响课堂效率。目前,有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有点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还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教学方法。
二、 教师在制作PPT中常见的问题
(一)WORD搬家,排版混乱
很多教师做PPT,单纯地就是把WORD上的文字直接复制然后简单粘贴到PPT上,更有甚者,不管文字多少,把所有的文字放在同一页面上呈现。简单把PPT当作WORD使用,展示的PPT其实就是同一个页面换了一个软件。试想,密密麻麻的文字,PPT展示的内容能够做到清晰地被学生吸收吗?我们说,同一页面上内容过多,排版过密,造成对象大小不合适,不协调,不方便阅读。
(二)多个模板,风格错乱
PPT给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但有的教师在模板选择时没有注意风格的统一,一些模板过时,配图模糊,图片未清除水印,图片变形,配图与教学内容没有关系;有的教师选择的背景比例设置与呈现的不协调;有的教师选择每页一个背景;有的描述对象的字体、字号设置随机,让人感觉凌乱。
(三)滥用动画,颜色杂乱
有些教师认为课件没有加入动画算不上是一个合格的课件,在制作的时候加入非常浮夸的动画,还要配上夸张的声音,动画看起来没有节奏,逻辑混乱,喧宾夺主,这就是动画使用不准确、不科学。有的PPT五颜六色,页面杂乱,色彩搭配不合理。
因为上面的这些问题,笔者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三、 PPT制作的几点思考
(一)文字的提炼
史蒂夫·克鲁格《点石成金》中第三条可用性法则:“把每一页中的文字删除一半,然后把剩下的再删除一半。”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同时以最为有效的信息向学生传递教学的重难点,将学生的有效兴趣时间集中起来,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也能够避免冗长繁杂的信息呈现让学生不知如何适从,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PPT制作中,不是所有的文字都需要展示,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口述展现出来,只将本节课教学重难点以凝练的文字或图片进行呈现,对于知识点深度的解释和拓展语言,则可以用互动交流的形式进行。人是视觉动物,信息传达过程中,视觉是优先于听觉的,正如下图所示,PPT所容纳的信息应该更多的注重阅读兴趣,信息长度应适当隐藏,若做不到这一点,教师过多的讲解也将是徒劳,因为无论教师讲得多么精彩,学生都会先看完文字再听讲,所以要让学生看到最为重要且精炼的信息,让学生借助PPT的学习能够抓住重点。对PPT文字进行提炼,让学生专注于看,然后再专注于听,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避免了边听边看文字的不良学习形式,进而充分发挥了PPT助力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功能。
PPT最好的方式就是呈现关键的句子或者核心的概念,这样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思路听课,而不是边听教师讲解边记录PPT上的笔记。提炼文字,重组句子,归纳总结,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不打破原文信息传达的基础上,把重复性、解释性、原因性和辅助铺垫的词语删除,精简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快速理解教师在课堂上传达的内容。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关注的是什么,PPT上展示的是不是他们最需要的。我们说,PPT应该要点化、动人化、可视化。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初中数学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有效应用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