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问题及反思
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多次强调要加强网络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开展思政课网络教学,以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工作造成巨大的影响,致使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推迟开学,3031.53万本专科学生转战“线上”进行学习,疫情防控期也为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提供了一面“放大镜”,既充分体现出网络教学的优势,又使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的问题得到全面、细致地凸显。
疫情期间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的运行特点
疫情防控期间,传统教学模式中相对弱化的网络教学得以大展拳脚,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高校思政课教学进度的顺利推进,在运行过程中呈现出如下特点。
教学平台种类繁多且相互融合。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要求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在线课程平台、社交软件、直播软件等,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育部也先后两次公布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支持高校在线教学的课程资源平台和技术平台名单》,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教学平台。
疫情防控期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所使用的平台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依托慕课平台,运用优质慕课资源开展SPOC教学,如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超星慕课等;二是使用综合功能较强的网课专用平台进行教学,如学习通、腾讯课堂等;三是利用qq群、微信群等易于操作的社交软件组织教学;四是使用具有商务功能的办公软件开展教学工作,如腾讯会议、钉钉等。
随着思政课网络教学的逐步开展,越来越多的高校不断探索网络教学的新模式,融合各平台的优势,打造生动的“线上课堂”。例如基于优质慕课资源的优势,挑选符合本校、本班学生的慕课,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和新知了解,在学生对本堂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利用网课平台进行课程直播,并善用该平台中的签到、抽问、交流功能展开互动,同时发挥QQ、微信等软件的社交功能,组织专题讨论和答疑。
将战“疫”大社会融入思政小课堂。增强思政课的时效性有利于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事关全局,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国家层面到思政课教师都将此次疫情防控斗争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鲜活素材,让思政课教学走入学生内心。
一是教育部印发思政课线上教学相关文件,并于3月9日与人民网联合组织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将思想政治理论四门必修课与疫情防控斗争的系列事件相结合,为全国高校学子同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二是各高校结合本地区及本校实际,将抗疫案例融入课堂。西南医科大学在此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先后多次派出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和四川甘孜州,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将这些真实的数据、鲜活的事例以及抗疫一线的所见所闻融入“开学第一课”的思政课堂。三是各思政课教师及时将疫情防控内容贯穿融入课堂,结合思政必修课的课程内容开展教学。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思政课教师结合疫情防控斗争让学生查阅、讨论毛泽东的疫情防控思想,通过党中央在疫情防控斗争中的坚强领导,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等理论知识。
授课形式多样化。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授课形式主要包括任课教师直播、录播形式以及借助慕课资源,由慕课主讲老师授课,任课教师进行慕课以外的讲授补充、重点答疑的形式。
这三种授课形式各有其特点,第一种任课教师直播形式,教师可以根据与学生的即时互动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及时获取到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反馈,学生也更能获得与真实课堂教学相近的体验,但存在网络不稳定、教师网络技术能力有限以及部分学生错过直播课程等问题;第二种以录播形式授课能够方便学生在课后自行回顾课堂,授课教师也可以在不断打磨课堂教学后上传视频,提升课程质量,但是这样的录播形式不能依据学生的反应即时做出调整;第三种形式与前两种形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观看的慕课主讲教师并不是自己本课程的授课教师。一方面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聆听“大师”授课,拓展眼界,但在当前人们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学生不易进入慕课的学习情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学科前沿问题,提升自我,但一些授课教师会认为自己沦为慕课主讲教师的助教,产生失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