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视域下的政治参与探究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研究领域,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美国。我国对政治参与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的普及,公民的政治参与也变得越来越现代化。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媒体形态[1]。新媒体的发展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平台,拓宽了信息流通的渠道,但由于其自身特性和不完善,也给政治参与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加强对多媒体视域下公民的政治参与研究,分析其特点和利弊,从而趋利避害,对于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民主政治的进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多媒体视域下的政治参与的特点
在多媒体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公民的政治参与也具有了新的特点,具体表现在:政治参与主体具有多元化和平等化的特点,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渠道更加多样化和立体化、政治参与环境变得复杂化和虚拟化等。
首先,政治参与主体具有多元化和平等化的特点。网络的开放性催生了政治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在多媒体搭载的网络平台上,只要掌握简单的操作,能够读书识字,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上相对自由平等的获取政治信息、表达自己的政治情绪、参与社会讨论、发表政治见解等。新媒体的准入门槛较低,改变了传统媒体下政治精英掌控政治话语权和参与权的局面,使得处于不同阶层、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种族、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普通公民都可以有充分的表达空间,对社会事件和问题发表看法。“尤其是前网络时代往往被排除在公共领域之外的女性和低收入者等弱势人群获得了打破沉默、表达个体诉求的新渠道并有机会向对立的声音表示异议。”[2]在网络这一虚拟的环境里,公民可以更加自由平等的表达诉求而不受现实身份、地位、贫富等的影响,畅所欲言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己达6.6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8.8%”[3],并还在持续上升。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主体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构成也更加多元化,表达更加平等化,多媒体改变了并且正在改变着政治参与主体的特点。
其次,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渠道更加多样化和立体化。在新媒体载体下,信息的传播具有即时性,变得更加便捷、迅速,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公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微博、微信、网络论坛、BBS、博客、QQ等网络媒介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政治信息,或者对社会事件发表观点、参与讨论、提出意见等。多媒体的发展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而且,多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单向输出的模式,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出者和接收者,不再是一对多的被动接收,而是变为多对多的主动参与,政治参与的方式更加立体化。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效能感也显著提高。
再次,政治参与环境变得复杂化和虚拟化。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和虚拟性的特点,在这一环境中,政治参与主体的身份、性别、职业等信息被隐藏起来,公民在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见解时会有更大的安全感,会表达一些在现实角色限制里不敢表达的真实想法。但是,网络对公民身份的掩盖,也会造成网络环境的复杂化,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身份的人,发表各自政治见解,有时会造成舆论冲突,造成网络环境鱼龙混杂、信息良莠不齐的局面。
二、多媒体视域下的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视域下的政治参与使参与主体更加广泛、参与积极性和效能明显提高、参与渠道多样化和便捷化,但这种政治参与还存在很多缺陷和问题。例如,政治参与的无序状态和非理性状态,群体极化现象和数字鸿沟问题,监管缺位和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受到冲击等。
多媒体视域下政治参与的无序状态和盲目性问题。多媒体平台政治参与的自主性、开放性、匿名性和虚拟性,较低的进入门槛,缺乏有效监管,给人们提供了更大的话语空间,使人们在意见表达时更具有随意性、自主性,可以肆意宣泄自身的情绪,尤其是现在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一部分人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肆意传播谣言或者不假思索便盲目跟从一些负面的言论,再加上网络传播的即时性特征,有时会将政治意见表达变成一股强大的情绪化民意,甚至会引发社会混乱,网络环境的无序可能造成无政府主义的危险,不利于民主政治的有序发展和社会稳定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