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医学生的网络教学
0 引言
2020年初的一场肺炎疫情,让各大高校纷纷推迟甚至取消春季学期开学时间,网络教育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特点得以充分发挥,可以实现“停课不停学”的目标。因此如何在疫情下开展网络教学便成为了首要的问题。考虑到医学课程的特殊性及其对临床实践操作的要求,需要更多特殊且有效的手段来优化医学类相关的网络授课。
1 医学生网络教学现状
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根据不同学院、不同课程,利用钉钉、超星(学习通、学银、学雅等)、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雨课堂等多个平台进行混合教学。
1.1 多平台教学的矛盾
然而多个平台的使用给学生带来了比较负面的影响。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的调查中显示[1],“都适应”的学生只占17.61%,40.43%的学生认为“易混淆”,而剩余31.91%的学生认为“有些平台不喜欢”。特殊性的医学课程不仅局限于课本的文字,还需要有动画,图册来进行辅助教学,则必然要求多方面的平台资源混合教学,而当多个平台混合多门课程的教学开展之后,学生却又易混淆,易遗忘,难以熟悉和适应多种软件的操作。这正是矛盾所在。
1.2 各平台教学的优缺点
各个平台由于不同的开发商以及不同的教学模式,会有一定的优势与劣势。以下列举三个自己亲身使用过的平台。
表1 各平台教学的优缺点?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各个平台都存在着一些漏洞,而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精品化,专业化的网络医学课程的缺失。首先,在国内众多医学课程,如人卫慕课,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等网络资源中精品课程占比较少,大部分课程质量一般,引起课程质量不均衡。此外,大多数医学慕课集中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而针对口腔、护理等专业相对较少,造成专业化的课程不均衡。例如在中国大学慕课中,医学通识课程蕃多而关于高级护理学专业的课程的只有两门。
1.3 网络教学的一些局限性
一方面,文章开头提到过医学课程的特殊性及其对临床实践操作的要求,从而导致大部分医学生仅仅停留于书本的知识而缺乏临床实践。同时,临床实践的缺失也会反过来影响医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刚接触系统解剖学的医学生,由于医学知识本身的繁多而难以记忆,再加上缺乏临床观察与亲身解剖,即使网络科技的发达让许多人体3D建模软件可以提供参考,医学生们依旧难以系统整体地掌握这门医学基础课程。
另一方面,线上教学不同于现场教室的课堂,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交流和互动,加上家中干扰学习的因素异常之多,导致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在[1]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的表格调查(图1)中可以看出,疫情期间的网络教学,教师最大的压力来源之一是“学生的参与互动的程度”。
图1 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的表格调查
同样在表格中可以看出,由于线上授课的局限性,“学生学习状态难以掌握”也是十分突出的一个问题。并且这个问题有着双重的消极效应,对于教师来说,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会让教师难以制定精确的教学计划,无法做到教学结果均衡。而对于学生来说,难以掌握自己的学习状况则会导致无目标学习,自满和怠惰等一系列问题。
1.4 医学网络教育体系尚未成熟
由宏观来看,中国网络教育教学尚处于初级阶段。各个地方教育部门管理体系尚未形成,管理力度较低。有的地方忽视医学教育的特殊性,缺乏医学教育的专业性,只能开展缺少质量保证的医学教育。并且教学都停留在纸质书籍的电子版,资源更新升级远远落后于平均水平。后期即便网络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些课程本身在设计理念上就存在着根本性的问题,缺乏系统的设计、可靠的技术支持或相关专业教师的深度参与,导致课程资源与教育对象的需求严重错位。
2 教师方面
2.1 如何利用平台教学
疫情期间的网络教学大致可分为两块,网络直播和慕课类课程学习。
慕课类课程学习需要学校付费购买大量平台课程,对于一些学校来说难以承担。同时,在三峡大学的调查中[2],发现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慕课缺乏整体的线下辅导与有效的课程监督体系。而在疫情时期,线下辅导与课程监督,恰恰是高校与教师最难做到的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