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 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关于中职文化课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研究 湖北信息工程学校 主持人 邹艳萍 湖北信息工程学校邹艳萍老师教育信息化(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和信息化教育(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近年来,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中职文化课教学陷入了一种“教学双失”的尴尬境地。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状况普遍存在。如果能将信息技术与中职文化课课堂教学有效的整合,重新构建中职文化课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势必能为当前的中职文化课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开辟新的天地。 本文试从中职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研究来入手进行中职文化课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和探索。 一、当前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结合的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迎合了信息时代对中职语文教学的要求,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教师的注意力。但是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课堂逐渐广泛应用的同时,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一﹚中职语文教师对信息技术理论与知识掌握不足 信息技术涉及到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知识,虽然目前绝大多数中职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掌握了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操作,却忽略了在使用时应考虑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如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教育传播学、教学系统理论等。导致的后果是: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教学,不知道如何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才能恰当选用现有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设计的课件往往是简单技术的堆积,课堂只是简单课件的展示,让学生感觉不到多媒体参与教学的优势,甚至觉得还不如原来的上课方式好。 ﹙二﹚中职教师将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为一种应付的教学手段 现阶段中职学校过于注重专业课而忽视了传统的基础必修课,使得中职语文教学课时安排明显不足,中职语文正逐渐变成边缘学科。因此在很多人看来,中职语文课成了一个可有可无没有期待价值的科目。于是有的老师为了尽早完成任务,利用信息技术将内容罗列,顾不上学生认真思考,一味地加快教学进度,把多媒体当成了向学生灌输内容的工具。 ﹙三﹚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的结合“穿新鞋走老路”华而不实 由于对信息技术理论和知识掌握的不全面,大多数中职语文老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目的只是为了在课堂上省略板书。虽有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新元素的参与,看似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其实是传统教学的照搬,真可谓“穿新鞋走老路”。从某种意义上看,硬件的损耗等费用的增加使得这种形式的教学不但没有给学生带来任何收获,反而加重了学校的经济负担,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课堂教师与学生缺乏良好的互动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有着很大的优势。然而,目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职语文教学课堂并不如想象的那样。随着单一而又简单的多媒体课件的播放,站在计算机面前的老师还是滔滔不绝的讲解者,学生还是沉默的被动接受者。同时,由于投影仪要求教室亮度的降低,连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很好的非语言沟通也受到了影响。 二、实现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整合,构建中职语文信息化教育教学新模式 为了实现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化解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学双失”的尴尬处境,我们必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从教学内容精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组合、教学手段运用等方面重新构建适合中职生发展需求的语文教学模式,唤回语文课堂的幸福感。 在21世纪国际网络化教育论坛上,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桑新明教授深刻预言:“近5-10年内,随着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育将发生一场历史性的变革。这场变革将使教育模式从印刷时代走向信息时代。”纽曼.韦拉格(Newmann& Wehlage)认为,真正的的(authentic)教学应具有以下特征:高水平思维、与现实的联系、大量的交流以及为学生进步提供社会性支持等。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真正的科学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主要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靠老师传授得来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是一个积极地意义建构过程,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因此,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信息技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心理结构的生长设计良好的活动、资源和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生长”,实现利用知识建构作为教学的焦点。
上一篇:2019年度湖南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告 下一篇:中国政法大学新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