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4456”:《中国式申奥》作者黄克俭回忆
团结出版社/换个角度看文化
奥运
今天是国际奥林匹克日。
奥林匹克日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948年设立,旨在纪念1894年6月23日在巴黎索邦诞生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日的宗旨是鼓励世界上所有的人,不分性别、年龄或体育技能的高低,都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
团结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中国式申奥》,首次披露了中国申奥倒计时100天及决胜巅峰时刻。该书作者黄克俭先生是中国奥申委多媒体总策划。他全程负责了整个申奥陈述的PPT、视频等多媒体策划与制作,为中国申奥陈述提供了强大而专业的技术支撑。最终,卓异的智慧、精妙的创意、专业的技术与严苛的细节铸就了中国申奥代表团的完美陈述,征服了国际奥委会,征服了全世界。
该书以个人经历为叙述框架,以鲜为人知的内幕故事为主体,讲述了申奥的紧张时刻和精彩瞬间。今天的公众号我们摘录了其中的一章,以此庆祝国际奥林匹克日,纪念北京申奥成功19年。
大阪在第一轮被淘汰出局,多多少少出乎我的意料。伊斯坦布尔在第一轮投票中的“超常发挥”自然也出乎了我的意料。不过我仔细一想,联系我们陈述之前对投票结果的预测和分析,自信心又增加了几分。
第一轮投票,伊斯坦布尔17票中大部分应该为“同情票”,有些委员认为第一轮不会有结果,为了顾及伊斯坦布尔人的情绪,所以轻率地把票投给了伊斯坦布尔,好让他们增加对申奥的信心;到了第二轮,不出意外,结果就会出来,这些委员们必须要认真起来,对自己手中的一票负责。这样,本来投给伊斯坦布尔的同情会分流给最具备实力的北京。
此外,大阪被淘汰,投给它的6票如果不出意外,也大部分会分流给北京。
伊斯坦布尔分流来的票、大阪被淘汰出局后6票中的一些票,加上北京在第一轮的良好表现,此次申奥投票应该会在这一轮结束——而结果自然就是我们北京。
第一轮投票是熬人的。
第二轮投票更让我饱受煎熬。
第二轮的投票刚开始就出了点小问题,投票机出了点小故障,国际奥委会的工作人员赶紧抢修,现场气氛很紧张。
这个意外的插曲,把观看直播的大使馆电影厅里的气氛也调节到非常紧张,整个电影厅里静得像沉到了海底,我能够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能够听到手腕上手表指针转动的声音。
很快,投票机的故障排除了,后来据说是因为操作人员操作不当所致,并无大碍。
萨马兰奇即将宣布结果前,我和同事们紧张地等待
第二轮投票立刻开始了。
当时,我和陈述组的四个人坐在电影厅里靠前的位置。眼见三名监票人紧张地核对着第二轮的结果,然后其中之一走过去把投票结果从打印机里抽出来,他略微看了看,眼角稍微流露出一些喜悦的神情,这个转瞬即逝的表情立刻被我们捕捉到了——有了,一定是我们。我们四个立刻跳起来。
在那种高度紧张的气氛下,人的第六感表现得十分强烈,那一个不经意间的喜悦眼神,足以让我们相信,我们赢了。我们跳起来,招致现场其他人的不满,后面的人大声嚷嚷让我们坐下。我们哪里还能安心坐下,“气势汹汹”地和后面的人对了几句,心不甘情不愿地再次坐下。
投票现场的程序还在一步一步进行。
结果还没宣布,但我们已经感觉出了结果,为什么我们敢这么肯定那个负责打印的奥委会委员善意的微笑眼神是给北京报喜?那个委员不是别人,正是负责监票的塞内加尔委员姆巴依。出于职业习惯和前期得到的一些信息,我们知道,姆巴依是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有力支持者,他拿到投票结果一瞬间,朝会场不经意地看了一眼,流露出的表情看似很“平淡”,但还是被我们这些人解读出来了:“投票结束了,你们北京赢了。”姆巴依在那样的场合“泄露天机”的行为非常正常,就像所有人一样,得到了一个自己期望中的结果,得到了一个自己满意的结果,通过表情流露出来是非常自然的。
果然,他把打印出来的结果交给奥委会负责法律事务的委员,那位负责法律事务的委员郑重其事地把结果装到信封里,然后再把那个信封封上(第一轮投票没有封上信封),把那个信封再转交给萨马兰奇主席。这一连串的程序说明这一届奥运会申办的投票工作已经结束,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城市已经确定,那个信封里就装着这个全世界都迫切想知道的结果。萨马兰奇先生和那个委员简单交谈了几句后,拿起信封起身向发言讲台走去。同姆巴依相比,萨马兰奇先生的表情就要冷静许多,从他的脸上丝毫也揣测不出信封里到底装着哪一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