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聚英才 | 云上对话 后疫情时代博物馆如何“
未来博物馆会出现哪些新样态?后疫情时代,观众对博物馆有哪些新诉求?策展人与研究者有哪些新方向?在7月15日进行的“博物馆的力量--国际博物馆人云上对话”上,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18家博物馆及文化机构的专业人士参与“云上分享”。
“在对话中探讨愿景,提炼博物馆的核心价值,此次活动希望国际博物馆人守望相助,共同探讨如何展现博物馆的力量。”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在活动上介绍,此次“博物馆的力量--国际博物馆人云上对话”由上海博物馆主办,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承办。
活动当日,18家博物馆及文化机构的馆长亚洲艺术部主任研究员以及策展人借助网络及多媒体平台,共话后疫情时代下,博物馆如何“乘风破浪”。
快跟随我们来了解
公众重新与博物馆“面对面”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副馆长沈辰介绍,他所在的博物馆受疫情影响闭馆4个月,于7月11日重新开放,闭馆期间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探索线上活动的同时,还需要同步做好展馆疫情防控工作。
“我所在的博物馆经历了2个月的闭馆期。”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馆长陈威仁在交流时介绍说,闭馆期间公众通过线上互动了解博物馆的动态。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在恢复开放后,通过尝试自由策展人展览分享的形式,探索更多疫情期间的发展可能性。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馆长裵基同以短视频的形式展现了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在疫情期间安全防控、线上互动的新尝试,“数字化发展增加了与观众的沟通方式。在无接触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融入人性化沟通形式,更好地为人们传递文化”。
国际博物馆探索合作可能性
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亚洲部主任汪涛坦言,疫情期间文化机构面临着内外挑战,“虽然当下面对公众的功能削减,但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历史文化会给人类带来一定的精神慰藉”。在此过程中,国际博物馆更需要探索全球化“转型”,以抗击后疫情时代的不确定性。
美国普利兹克艺术合作基金会联合创始人David Prizker对此话题深有感触,“目前全球展览合作遇到不确定性,但是我们和不少博物馆通过线上对话进行沟通,探索更多合作可能”。
“经过3个月的闭馆期后,我们也在不停探索更多展陈方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学艺研究部市元垒在线上交流环节提出了设想:“当前受疫情影响,国际博物馆布展过程中难以互借国外展品,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定共同的展览主题,利用该馆现有主题展品进行展出?”
疫情期间线上互联互动
在湖北武汉出生长大的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喻瑜一直在关心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情况。“在突发的状况中,大家考虑在21世纪,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