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直过民族”教育扶贫的“澜沧方
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是典型的民族直过区,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3年,素质性贫困是制约全县脱贫攻坚的主要因素。为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澜沧县把扶贫和扶智相结合,紧紧围绕“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学生资助、全面改薄和“直过民族”推普等教育扶贫工作,努力构建从学校到户、到人的教育扶贫体系,坚持把教育精准扶贫作为拔穷根、扶民生的治本之策,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持续投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补齐边疆民族地区教育设施短板,澜沧县目前有各级各类学校241所,有在校在园学生66851人。2014-2018年“全面改薄”项目规划总投资38683万元,用于校舍建设142个单体,运动场17个,课桌凳椅、学生用床、图书、教学仪器等设施设备采购资金5551.81万元,交付使用率100%。“全面改薄”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效通过“全面改薄”项目实施,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能基本满足办学条件,生均校舍面积、实验仪器设备等配置将达到基本标准,学校生活设施逐步改善,教学点布局合理规划,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地区师生将便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图书、音体美、信息化、网络多媒体均达到基本均衡发展要求。
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澜沧县扎实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应助尽助、全程资助,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制定印发了《澜沧县学生资助管理暂行办法》《澜沧县学生资助档案管理办法》等工作方案,广泛宣传资助政策,严格规范资助程序。2019年,学前教育阶段资助3345人次70.92万元;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472371人次3704.25万元;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50600人次2868.6506万元;营养改善计划91016人次3737.04 万元;少小民族补助2093人次52.33万元;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6780人次434.71万元;国家助学金2701人次353.2万元;建档立卡学生免学费2701人次151.35万元;建档立卡学生生活补助2305人次228.8万元。全面落实国家政策,精准资助减轻贫困家庭负担。
控辍保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国家义务教育,澜沧县坚持依法控辍、联动控辍、管理控辍、提质控辍,扎实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先后出台了《澜沧县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澜沧县打赢脱贫攻坚战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澜沧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控辍保学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等系列文件,明确了具体目标、工作任务,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聚焦适龄、精准核查”的原则,采取“四查三比对”方式,组织开展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大排查,摸清失学辍学底数,完成数据的核实比对工作;通过法律手段保障失学辍学适龄儿童少年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针对失学辍学学生开展宣传教育1752人次,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398份,下发《行政处罚书》81份,申请强制执行2件;关注特殊群体。乡(镇)党委政府、县民政局、县残联等部门联动,全面排查核实残疾适龄儿童少年情况,采取随班就读、特殊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分类安置。通过全县上下的努力,2019年,澜沧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级验收,全县建档立卡户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无因贫失学辍学,达到贫困人口退出义务教育保障考核指标要求。
职业教育,强化造血补齐素质短板
澜沧县少数民族群众综合素质偏低,科技文化水平落后,广大贫困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生产方式落后等制约了脱贫发展。全县每年有初中毕业生约5000人,只有约1500人接受高中阶段教育,近3500人初中毕业生没有半点职业技能就直接进入社会。为此,澜沧县着力推进职业教育,强化教育扶贫拔穷根的造血功能,努力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
上一篇:档案专业技术工作述评
下一篇:典出山西:先有谷远县,才有沁州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