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课堂?从今天(4月12日)起,南京市将集中开展以“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科学、体育等10多个学科。
在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报告厅,数学老师周蕾通过智慧课堂等设备,带着学生们进行平行四边形知识点的复习。周蕾说,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关注到每个学生。“以往我们复习课就是生成题目、解答题目,对应到所有的知识上复习。现在有信息化就涉及到操作过程,利用平板我可以直播他折纸的过程,如果仅仅是平面图形,认识上不会那么清楚。”
传统教学与互联网、云计算融合,用技术创新教学。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校长胡松说,学校通过融合使用鼓楼区、学校、班级三级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学生课前预习与测验,老师课上针对性讲解,课后布置针对性作业,真正变革了“老师教”和“学生学”的形态,不仅让教学环节减负增效,也提升了师生的信息素养。“怎么样改变老师的观念,改变家长的观念,改变学生的观念,实际上是要让他感觉到好。我们老师会做一些校本课程微视频,通过这些微课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带着问题来学,老师也可以非常精准地了解学生对问题困惑在哪里。”
去年4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南京市教育局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项目的研究。目的是要积极推进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变革,拓宽课堂教学空间,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到2020年底,南京市共建成650所市级智慧校园,其中10所中小学被评为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学校,产生了“云上德育”南京模式、农村小规模教学点多功能数字学习中心装备策略等5大创新成果,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信息化支持下的区域教育治理典型案例、“云上德育”南京模式、农村小规模教学点多功能数字学习中心装备策略、网络学习空间十大样本、基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创新教育生态圈等5大创新成果。
“十四五”,南京将继续提升全市教育城域网和教育数据中心的服务能力,推进实施省教育厅出台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持续开展“金陵微校”的常态化建设,同时积极探索教育大数据的采集和应用,促进教师的精准教学和学生作业的减负增效。“希望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应用,引导广大学校进一步关注孩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教育信息化的支持和支撑。”南京市电化教育馆馆长陈平说。
江苏新闻广播/沈杨
通讯员/凌嵘
【来源:937江苏新闻广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