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电信网络诈骗之根,运营商积极落实“断卡
“滴滴滴……”一阵电话铃声传来,“喂你好,是xxx男士/女士吗,你有一笔欠债……”类似这样的电信网络诈骗事件每天都在上演,也许你我就曾被这样的电话骚扰过,但幸运的人可能躲过了,而还有许多人不幸被骗,酿成悲剧。
“断卡”行动——斩断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之根
要斩断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之根,最有效的行动就是“断卡”!任何一宗电信网络诈骗,都离不开信息流(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对被害人进行洗脑)和资金流(通过银行卡、第三方支付等转账)两个要素,而信息流和资金流最重要的载体就是手机卡和银行卡。
大量“实名不实人”的银行卡、电话卡被骗子购买后实施诈骗,给警方的追查和打击带来巨大困难,因此,切断手机卡、银行卡的买卖链就是切断由于手机卡和银行卡管理失控导致的电信网络诈骗案的源头。2020年10月,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全国“断卡”行动部署会召开,打击、治理、惩戒非法开办贩卖手机卡、银行卡等“两卡”违法犯罪团伙为“断卡”行动的主要内容。
虽然“断卡”行动正式开展并不太久,但一切早已有迹可寻。2015年以后,国家连续出台相关文件严抓手机实名制,各大通信运营商全力配合,切实推进电话用户实名制,为如今的“断卡”行动打下良好基础。2016年9月开始,公安部、工信部、人民银行以及最高检、最高法等出台的多个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文件、法律解释中,都提到了严管银行卡、电话卡的措施,为该项行动提供了政策和法律支持,同时经过长期实践,各部门已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能有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发展到如今,“断卡”行动才得以正式推出,国家对消灭黑灰产业,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决心可见一斑。
当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越来越专业化、隐蔽化,窝点打击难度大,涉案金额越来越高,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严重侵蚀社会诚信根基之时,“断卡”行动就越来越迫在眉睫。
手机卡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扮演重要角色
有媒体统计,当前存在的电信诈骗包括仿冒身份欺诈、购物类欺诈、利诱类欺诈、虚构险情欺诈、日常生活消费类欺诈、钓鱼/木马病毒类欺诈、其他新型违法欺诈等等七大种类60多种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
其中,排名前三的诈骗手段类型分别是,第一是网络贷款类诈骗,占比近50%,第二是网络交易、投资、理财、赌博还有炒股,就是平时说的"杀猪盘",占比近20%,第三个就是冒充客服刷单。
这些诈骗活动跟手机号卡都密切相关,一方面,不法分子更倾向于选择套餐门槛更低、资费更便宜的互联网号卡去进行外呼,以实施诈骗活动;另一方面,虽然更多的诈骗活动转移到微信、微博、QQ、邮件等互联网社交软件作为工具来实施诈骗活动,但由于现在互联网公司都是依靠运营商的号码卡来落实实名制的要求,微信、微博、QQ、邮箱的注册都必不可少地需要用到手机号码。对于不法分子来说,手机卡就是他们的弹药,在这方面的消耗非常大。因此,断掉手机卡对意图实施电信诈骗的不法分子来说就相当于没收了其作案工具。
通信运营商全力配合 践行“断卡”行动
毫无疑问,通信运营商在这场声势浩荡的“断卡”行动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拥有着难以计数的手机用户,而每一个用户背后有多少张手机卡?这些手机卡又有多少张被不法分子利用,导致公众被广告骚扰甚至上当受骗?因此,加大力度管控手机卡成了各大通信运营商的当务之急。
在工信部的统一指挥下,各大通信运营商正在进一步强化业务源头管控,发挥运营商技术资源优势,建立完善集约化网络信息安全运营处置体系等多方面入手,对通讯信息诈骗予以全方位、无死角的防范打击。
数据显示,中国移动主动向公安部门提供异常开卡人员线索10万条,配合打掉开贩卡犯罪团伙160个,配合抓获犯罪嫌疑人1300余人,以及协助捣毁GOIP诈骗窝点80余个,累计有4万涉诈用户被纳入全国不良信用库,日均限制开户量达400次,2020年拦截诈骗电话800万次,拦截诈骗短信逾1亿条,下发“断卡”行动警示短信3亿条;中国联通累计拦截诈骗或骚扰电话1.4亿次,拦截垃圾短信12.8亿条,处置诈骗电话举报2.5万起,骚扰电话举报15.7万件,垃圾短信举报5.6万件。这其中的每一个数字背后都体现出了运营商对“断卡”行动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