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不能沦为多媒体的奴隶
2021年第27期(共第500期)
“我们要教××课。你有这节课的PPT吗?分享给我。”一位老师问一位同事。
“下周有公开课,PPT还没有完全完成,没有PPT肯定不行。”老师很着急。
“教室里的多媒体坏了,请你尽快过来,不然上课就没有了。”老师有点着急,就像火锅上的蚂蚁。
这种情况在学校很常见吗?是的,这是很常见的,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发生。
那么,20 或 30 年前的老师和 20 或 30 年前的教室呢?那个时候的老师,那个时候的教室,通常只需要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一个班级的老师就够了。
二十到三十年,转眼间,上课设备飞速升级:从幻灯投影到实体投影,从屏幕到大屏电视,从台式机到笔记本,从U盘到云端。不仅是大城市的学校,就连农村的一些中小学,都有这样的配置。
硬件升级了,然后呢?从最初呼吁使用多媒体教学,到后来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到今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相当多的教师不知道没有多媒体如何教学。
用多媒体,用PPT,当然还有很多方便的地方,谁用谁知道,不用多说。然而,在这种便利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隐患,将危及学生的成长。
接下来简单说一下我想到的多媒体危害。
一、多媒体容易凝固教学节奏
使用多媒体教学,往往是单线程、一维的,顺序基本固定。我们经常发现,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的教师基本上都是按照已经设计好的课件顺序进行的,无法关注课堂上随时随地发生的变化,更谈不上实时获取这些变化。来上课。
这种固化的教学节奏只是按照老师既定的思路进行的。虽然老师在备课时会考虑学业情况,但学业情况并非一成不变。课堂上会出现很多突发情况,固化教学节奏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转变。
第二,多媒体不利于师生互动
教育教学的过程本质上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互动,火花四溅,达到教与学的效果。但是,在使用多媒体和PPT时,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更加关注多媒体和PPT。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多媒体和PPT是一道无形的墙,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其实,师生互动过程中的每一个微表情、每一个微动作,都是难得的课堂资源。大家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多媒体和PPT上,浪费了师生的丰富资源,实在是太可惜了。
三、多媒体不利于课堂的产生
课堂不仅仅是老师向学生单方面抛掷知识,而是师生互动过程中的一种生成,而这种生成是师生互动与师生碰撞的结果。多重思考。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往往会有固定甚至独特的结论。
我们经常会注意到,在一些公开课上,学生的回答已经很好了,但是老师要先引导再引导,还要说一句话,得出一个结论。为什么?因为PPT上用的这个词,正是要展示的结论。这样的教室并不是真正的教室,而是经过设计甚至固化的教室。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实际上并没有发生。
四个。多媒体不利于教师演示
课堂是教师的示范,学生的学习过程。这种演示不能用多媒体展示代替教师的角色。以中文为例,老师用默写的方式在黑板上展示一首诗,效果与用PPT展示的效果大不相同;老师用朗诵的方法给学生朗朗上口的朗诵诗歌,和通过多媒体播放名著朗诵的效果大不相同。其他学科也会有类似的情况。
这些都是水下教育。这些过程的省略看似加快了课堂节奏,扩大了课堂容量,但损失更大,因为浪费了太多有效的学习资源。
V.多媒体不利于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
多媒体展示了更多的具体形象,但在这些具体形象的背后,还有一个危险,那就是内容更具体、更生动,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比如老师教《桂林山水》时,一张张展示,最好让学生根据文字描述想象出美丽的风景,就像林黛玉演的人一样,不可能完全还原“静如娇娇”花朝水,做柔弱的刘扶风”,一方面吵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却在做一些伤害学生想象力的事情。 . 这种左右打架是不够的。
同时,多媒体展示是碎片化的内容。这是老师根据自己的学习摘录的。可能不完全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生也不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记笔记。 ,而不是学生真正的学习,而这些零散的内容不利于学生做更深入的思考。国内外许多相关研究已经证明了这种危害。